獲取更多信息請下載APP

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王擁軍:制定腦血管病治療的“中國方案”

來源:北京科技報    發布日期:2023-10-09 16:07:06   閱讀量:0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大腦的思維殿堂中,有一張許多人都知道的登峰路線圖,繪制的是國際醫學界公認的頑固“壁壘”——腦卒中。

撰文/記者  吉菁菁  圖文編輯/陳永杰

腦卒中,又稱腦?;蚰X中風,它具有發病快、高復發率和高致殘率的特點,是全球死亡率排名第二的疾病,每6秒就有人因其喪生。它占全部腦血管疾病的70%,每復發一次,就會把患者向死亡邊緣再推近一步,因此降低復發率是治療腦卒中的核心手段之一?!?013年之前,雖采用和歐美國家同樣的防治指南,中國的缺血性腦卒中復發率是全世界最高,在11%左右。這個數值看著不高,但對于每一個患者來說,只要復發就是百分之百”。

▲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供圖/王擁軍)

如果山頂的復發率是零,我們要如何降低復發率,為腦卒中患者打造更多生機?在通往頂峰的路線上,王擁軍沿途標記下了“11%”“8%”“6%”……“每向山頂邁進一步,我們就需要打掉一個障礙”,王擁軍說。

最初起點:待得伯樂識英雄,廣闊天地任馳騁

2000年,38歲的王擁軍接受時任北京天壇醫院院長戴建平邀請,回國接任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次年5月,他將“卒中單元”的理念引進國內,在天壇醫院創建了國內第一個卒中單元病房,為患者提供治療、康復、預防宣教、 身心共治為一體的人文綜合醫療模式。

經過一年的研究發現,卒中單元的患者比普通病房患者死亡率降低了2.4%,且恢復良好,讓我國腦血管病的臨床實踐方式與國際距離大大縮短。

小試牛刀獲得較大成功,但是王擁軍身上的壓力一點也沒少。2001年,他自掏腰包買了張機票,去參加了美國舉辦的國際卒中會議?!巴鈬兄v到的大型臨床試驗、循證醫學證據,我聽起來就像天方夜譚”。

這次會議給王擁軍帶來了很大的刺激,他再次意識到身上肩負的使命:“如果我們這一代人再追不上,后面的人就會更難??傆幸惶?,我要走上這個講臺,讓世界聽到中國醫生的聲音?!?/p>

首次沖頂:創新方案破“禁區”,“機會”系列立“先手”

高復發是腦卒中這類缺血性腦血管病防治的世界難題,在過去,國際上降低復發的主要手段是以抗血小板治療為主。但是單一藥物抗血小板治療雖然能降低缺血性腦血管病復發和死亡風險,但三個月的復發率仍超10%。   

“復發三次以上,患者的存活率就基本為零。而生存患者中,致殘率高達50%,癱瘓、失語、失明等癥狀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本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和心理負擔?!蓖鯎碥娬f。

單一藥物抗血小板治療效果不理想,怎么辦?科學家們就再加了一條藥物阻斷通路——提出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雙靶點聯合抗血小板藥物治療(雙抗治療)方式,以雙抗治療產生的協同效應來增強血小板療效,從而降低卒中復發風險。為驗證這套治療理論,德國等國做了長達二十年的三個國際大型臨床試驗,但都遺憾宣告失敗,雙抗治療甚至成為了卒中研究領域的“禁區”。

“一增加新藥就會加重患者出血風險,醫生到底應該怎么用藥?”2009年,在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專項支持下,王擁軍帶領團隊啟動了“CHANCE(機會)方案”,勇敢邁入了這個“禁區”:“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殘性腦血管病事件高危人群的療效研究”的英文縮寫恰是“CHANCE”,也是中文詞匯“機會”的意思,我們希望能通過這個研究給患者帶來更好的生存機會。

2013年2月,經過扎實的研究和科學驗證,在夏威夷舉辦的國際卒中大會上,王擁軍代表中國114家研究中心面向全球首次公布了“機會方案”的臨床研究結果:在發病的24小時內,采用阿司匹林疊加氯吡格雷聯用21天,可使高危非致殘性腦血管病患者90天復發風險相對下降32%,且未增加出血副作用。

“‘機會方案’將腦血管病患者的復發率從11%下降至8.2%,這意味著僅在我國每年就能減少74萬名卒中患者復發,節省患者醫療花費超過百億元?!蓖鯎碥娀貞?,“報告結束正好是中國除夕夜晚,我一個人特別激動跑到海灘上,心底只有一個聲音:這一步我們邁出去了!”

同年6月,四大頂級醫學核心期刊之一《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正式發表了“機會方案”的研究文章,再次引發了全世界腦血管病研究領域的高度關注。

2018年,美國等國的多個大型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出爐,再一次驗證了“機會方案”的正確性,也自此改寫了世界腦血管病權威指南,開創了缺血性腦血管病聯合抗血小板治療的時代。作為“全球醫學17個重大進展之一”“過去10年間國際卒中研究領域最引人注目的三項重要突破性進展之一”“近20年改變卒中臨床實踐的15項重大進展之一”,來自中國“機會方案”的“21天定律(21-day rule)”成為了國際缺血性腦血管病雙抗治療的“金標準”。

▲王擁軍在查看患者的X光片(供圖/王擁軍)

基于“機會方案”,王擁軍又發現氯吡格雷吸收與代謝通路的關鍵基因ABCB1、CYP2C19和F2R會影響藥物療效,“有的人治療效果就更好,有的人可能沒那么好?!彼麕ьI團隊針對攜帶氯吡格雷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人群提出了“繞行基因”的替格瑞洛替代治療方案(CHANCE-2),重點解決了中國人在“機會方案”中出現的源于基因的適應不良癥,“機會方案2”被作為最高級別推薦寫入了《中國腦血管病臨床管理指南》。

2021年10月的“世界卒中日”,“機會方案2”的研究成果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再次轟動了國際醫學界:可將復發風險從8.2%進一步降低至6%,這標志著我國在腦血管病精準醫學研究領域已然邁進了世界前列。

2022年10月27日,王擁軍再次站在世界卒中大會的講臺上,因在降低缺血性腦血管病殘余復發風險方面做出杰出貢獻,他榮獲了世界卒中組織(WSO)頒發的最高成就獎——“主席獎”,成為亞洲國家獲此殊榮第一人。

▲2022年10月,王擁軍獲得世界卒中組織(WSO)頒發的該組織最高成就獎——“主席獎” (供圖/王擁軍)

“在今年的國際卒中大會上,多個全球研究團隊一共公布了24項突破性研究進展。其中,我們天壇醫院的臨床研究成果獨占4項,登上了《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柳葉刀》《美國醫學會雜志》3本國際頂級權威醫學期刊?!蓖鯎碥娊榻B,“在腦血管病臨床試驗領域,中國已經獲得國際認可,未來下一步是吸引國際參與?!?/p>

在降低腦卒中復發率的登峰路線上,他和團隊的目標是更低、再低:“只有把復發率降到全世界最低,患者才會感覺安全”。

步履不停 :初心如磐育人才,守護生機為眾生

作為一名始終瞄準前沿醫學科學的世界級頂級專家,多年來,王擁軍一直保持著幾乎稱得上是“原始”的生活方式:不用微信,沒有支付寶……一個人的精力總歸有限,他把所有時間都珍惜地使用在了科研、診療、教學、管理等工作中。

每天即使再忙,王擁軍也一定雷打不動地抽空讀完過去24小時新出的文獻,有時其中還有一些跨領域學科。在醫、教、研、防的一線工作了42年的他,常常和學生說:“做好醫療工作,無論是臨床還是科研都需要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結合,有跨學科的意識,才能迸發出創新火花?!?/p>

王擁軍深刻認識到,想始終保持領頭羊的勢頭,培養能操作國際化大型臨床試驗的本土科研人員和團隊是核心。早在2020年,他創辦了首都醫科大學臨床流行病學與臨床試驗學系,以培養臨床研究的專業化隊伍、打造更多的臨床科學家、營造臨床研究的文化和推動臨床研究的發展為任務?!跋乱徊?,培養醫生科學家,也就是physician scientist,是未來必須走的一條路?!蓖鯎碥姳硎?,臨床醫生要懂科研,因為其能最準確地發現臨床需求,之后就要建立臨床研究中心,讓專業化的研究團隊去支持臨床醫生:“年齡結構合理的臨床診療人才梯隊,是我國未來不斷穩定產出研發成果最大的底氣?!?/p>

在北京市委宣傳部、市科協等部門組織開展的遴選活動中,王擁軍被評為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談及對之后的期待,王擁軍再次提起了登峰計劃:“只要還有復發風險,‘登峰’就會一直持續,直到我國成為全世界缺血性腦卒中復發率最低甚至為零的國家,讓更多患者受益?!?/p>

讓復發風險低些、再低些,是王擁軍始終不變的目標。

高山仰止,漫漫前路似乎一望無盡。而步履不停,朝著目標進軍的他,已經離自己心中的圣杯越來越近。

了解更多信息點此進入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專題

樱花app直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