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天天超35℃!端午應“烤”36計
據氣象部門預報,未來幾天我們將迎來“燒烤模式”。8個問題36計,帶你認識和應對高溫天氣。
今天(6月21日)是夏至節氣第一天,隨后三天是端午小長假,北京也迎來新一輪持續性高溫天氣。
據北京市氣象局預報,預計端午節期間(6月22-24日),本市以晴到多云為主,能見度好;節日期間將出現持續高溫天氣,預計白天最高氣溫37~38℃;夜間最低氣溫23~25℃。
今年為什么熱得早?我們該如何應對高溫?這輪高溫天氣何時結束?下面為您一一解答。
<一>
今年的“高溫日”為何來得這么早?
6月15日,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發布了今年首個高溫中暑氣象預報。據了解,自2009年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發布高溫中暑氣象預報以來,平均首發日期為6月28日,今年提早了13天發布。
為什么今年的高溫天氣來得如此之早?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分析稱,一方面,受整體大氣環流影響,在冷空氣間歇期內,氣溫回暖速度較快,今年夏秋季總體有利于出現高溫天氣過程;另一方面,今年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在它的控制下,我國中東部地區受強大的暖高壓脊影響,干燥少雨,太陽輻射增溫快,容易形成晴曬天氣,整體拉高了氣溫水平,也就把夏天提早帶入了。
“我們一般將日最高氣溫達到35℃作為高溫日,今年的首個高溫日在6月上旬就已出現?!敝袊鴼庀蠓諈f會會長、中國氣象局原副局長許小峰指出,“上世紀70年代,在北京首日高溫出現的平均時間會在6月下旬,進入本世紀以來提前到了6月上旬,從氣候演變的視角看,這個提前量是值得關注的,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認識,一個是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趨勢影響;另一是由于城市快速擴容發展導致的城市熱島效應,兩種因素都與人類活動有關?!?/p>
<二>
2023年會成為“史上最熱年”嗎?
不僅是中國,今年,印度、越南、新加坡等國的首個高溫日都比前幾年的平均日期有所提前,多地甚至熱得突破歷史同期極值。今年熱得早,不少人擔心2023年會是史上最熱的一年嗎?不排除這種可能。
截至目前,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是2016年。厄爾尼諾的到來很可能帶來全球氣溫的新高峰。根據歐盟地球觀測計劃——哥白尼計劃的數據顯示,6月氣溫峰值出現在9號,當時全球平均氣溫為16.7℃,僅比2016年8月13日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低0.1℃。
目前有多家機構預測,2023年或2024年極有可能創造全球新的最暖紀錄。中國氣象局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表示,是否真的會打破紀錄,還要看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在發展過程中所能達到的強度,如果能夠達到強厄爾尼諾事件等級,創造這種最熱記錄概率會增加,如果是中等強度事件,那么未來五年內有可能會打破2016年創造的全球最暖記錄。
<三>
多熱才算是高溫?
在氣象上一般以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者超過35℃作為高溫的標準,“高溫熱浪”又叫高溫酷暑,是一個氣象學術語,通常指持續多天的35℃以上的高溫天氣。
高溫熱浪的標準主要依據高溫對人體產生影響或危害的程度而制定。高溫熱浪災害受地理、社會和經濟等多方面的影響。世界各國和地區研究高溫熱浪所采取的方法不同,高溫熱浪的標準也有很大差異。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一個統一而明確的高溫熱浪標準。
我國一般把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時稱為高溫,連續數天(3天以上)的高溫天氣過程稱之為高溫熱浪(或稱之為高溫酷暑)。高溫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氣溫高而濕度小的干熱性高溫;另一種是氣溫高、濕度大的悶熱性高溫,稱為“桑拿天”。
<四>
高溫預警如何劃分?
我國氣象部門針對高溫天氣的防御,特別制定了高溫預警信號,共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高溫黃色預警
天氣悶熱,連續3天最高氣溫在35℃以上。
高溫橙色預警
天氣炎熱,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37℃以上。
高溫紅色預警
天氣酷熱,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40℃以上。
<五>
高溫天要關注的重點人群有哪些?
重點人群主要有三類,第一類為敏感人群,如兒童、孕婦、老年人等人群;第二類為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如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精神與行為障礙、腎臟疾病及糖尿病等患者;第三類為戶外作業人員,如農民、建筑工人、環衛工人、快遞員等人員。
<六>
要特別注意哪些高溫危害?
高溫會導致人體感覺不適、疲憊,引發中暑、腸道和心腦血管疾病等,此外還會帶來中毒、火災等一些次生災害。
1.引發中暑。
高溫下,人體體溫調節、水鹽代謝、消化、神經、泌尿和循環系統會出現生理功能的變化,當變化超過人體可承受范圍時就容易中暑。
專家介紹,中暑可分為輕度中暑、中度中暑和重癥中暑。其中,重癥中暑按臨床表現不同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其中以熱射病最為兇險,它伴有多器官損傷,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熱射病的突出特征是無汗、高熱,并且神志模糊。
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朱華棟說,目前沒有治療熱射病的特別藥物?!叭绻l現病人出現特殊情況,比如已經腦子不清楚,要將病人挪到陰涼下,把衣服解開,用溫水涼水擦拭身體,或者用電風扇吹,及時送醫?!?/p>
2.警惕“空調病”。
高溫難耐,不少朋友喜歡待在空調房躲避炎熱,但長期處在空調環境中不僅容易頭暈、頭痛,還會有食欲不振、上呼吸道感染、關節酸痛等癥狀,被統稱為“空調病”,特別是老人、兒童和婦女更易感。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肖漢給出以下幾點建議:在空調屋里盡量選用長袖衣服,大汗淋漓時不要直接吹空調;吹空調時要注意通風透氣;在空調房間待得時間比較長,要注意補水;最適宜的溫度是26℃,選擇低檔的風,不能直吹,尤其不能睡覺時對著頭吹;覺得足夠涼爽可以?;蛘唛g斷停一下空調,兩三小時間斷停為宜。
3.食物中毒。
隨著氣溫升高、濕度變大,食物放置時間過長就會引起變質,從而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也可能混入各種有害成分,如各種病毒、細菌等。因此,夏季就成了食物中毒的高發季。那么,預防夏季食物中毒需要注意哪些呢?
(1)注意手部衛生。俗話說“病從口入”,所以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在烹調食物和進餐前要注意洗手,接觸生魚、生肉和生禽后應再次洗手,防止交叉污染。
(2)食物要現做現吃。烹飪食物提倡“現買、現做、現吃”,加工完后盡快食用,隔夜、隔餐的剩余食品在食用前要充分加熱煮透后才能食用,一旦發現食品腐敗、變質、變味,應禁止食用。此外,盡量不要吃生的或未經徹底加熱的食物,因為高溫可以殺死絕大多數的細菌、寄生蟲和病毒。
(3)生熟食材要分開。為防止交叉污染,食材要洗凈,刀具、案板和餐具做到生熟分開,加工過程中及時洗手,炊具也要根據生熟食材分開使用,做好食具、炊具的清洗消毒工作。
4.火災自燃事故。
高溫天氣空調、冰箱、電風扇等電器給我們帶來清涼,但稍不注意它也可能“上火”鬧脾氣。日常使用這些大功率電器一定要注意,避免大功率電器同時啟用、要選用合格電器、發現異常要立刻斷開電源、勿用汗手觸電。
如遇到家電發生火災首先立刻切斷電源,且人要遠離,避免切斷電源時的電弧噴射燒傷臉部。撲救時不要開啟門窗,防止風吹助燃,要選用干粉滅火器撲救,或用干燥的棉被、棉衣遮住火苗,切不可用水噴淋電器設備。
<七>
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哪個好?
高溫天氣下,防曬霜、防曬衣、防曬傘、防曬眼鏡、防曬口罩等紛紛登場。我們該如何選擇嗯?
清華長庚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蔣源表示,皮膚特點和應用場景是消費者選擇防曬產品的兩大參考要素。
蔣源介紹,夏季到來,氣溫飆升,日曬強度很高,長久暴露于日光之下容易發生曬傷。比如戶外旅行,海邊或浴場游泳,參加戶外音樂節活動等。這時候需要做好防曬,打傘戴帽子口罩,穿專業的防曬服,暴露部位涂抹防曬霜,戴墨鏡保護眼睛等。
防曬霜的選擇需根據皮膚敏感特點,敏感肌膚優先選擇物理防曬產品,所有人應用前可以小面積涂抹在手腕內側皮膚72小時觀察有無過敏反應比如紅斑腫脹水皰伴隨瘙癢等,安全無過敏再應用。
蔣源提醒,所有防曬霜都不足以阻擋超強中長波紫外線對于皮膚的傷害,需要專業防曬服物理遮擋保護自己的肌膚。
<八>
此輪高溫天氣何時結束?
北京市氣象局工作人員介紹,這輪高溫天氣的氣溫峰值可能沒有上一輪高,但持續時間可能會更長,目前來看至少持續5天(6月21日至25日),將完整覆蓋端午節小長假。
未來幾天干熱、悶熱輪流上崗。具體來看,今日(6月21日)氣溫升到38℃,但還有些弱北風影響,濕度小,是干熱,體感不算太難受。從6月22日晚開始,將有持續的南風控制北京,濕度明顯升高,開始有悶熱感,此時配上高溫,體感上會更難受一些。
周五到周日(6月23日至25日)預計最高氣溫為35℃至37℃,濕度有所增加,悶熱感更為明顯。從目前的氣象資料來分析,26日白天有雷陣雨,在雨水的助力下,最高氣溫預計將降回34℃,高溫天氣結束。
延伸閱讀:
你需要知道的防高溫36計
(本文綜合央視新聞、中國科學報、中國經濟網、中國天氣網、中國網、北京科技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