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 朱強:最美“三山五園”研究傳承人
在北京,有一片非常特殊的皇家園林,它們是中國園林藝術的集大成者,也曾在歐洲與東亞聲名遠揚。時隔百余年,這些正在被歲月吞沒的皇家園林,卻在風景園林學博士、北京農學院風景園林系教師朱強手中“活了”過來,并且重獲新生。
記者/王雪瑩
在北京,有一片非常特殊的皇家園林,它們是中國園林藝術的集大成者,也曾在歐洲與東亞聲名遠揚。它們慘遭帝國主義列強的踐踏和劫掠,卻永遠活在中華民族璀璨的歷史長河。它們有著共同的名字:三山五園。
所謂“三山五園”,是指以圓明園、暢春園、萬壽山·頤和園、玉泉山·靜明園和香山·靜宜園為核心的清代皇家園林群,是將山、林、水、園、田、村、寺、營、路完美交織于一體的古居環境典范。沒人能想到,時隔百余年,這些正在被歲月吞沒的皇家園林,卻在一位90后小伙子手中“活了”過來,并且重獲新生,他就是風景園林學博士、北京農學院風景園林系教師——朱強。
○ ○ ○
與“三山五園”結緣
2008年,彼時還是高中生的朱強,在電視上看到了改變他一生的作品:金鐵木導演的紀錄片《圓明園》??粗柚?D技術才得以重現的“萬園之園”,年輕的朱強一下子就被打動了。沒過幾天,他就冒著北京蕭瑟的冬風從順義趕到了海淀的圓明園遺址,想要一睹它如今的真容??闪钪鞆姏]想到的是,眼前的一切跟他的想象大相徑庭。
“用‘滿目蕭瑟’來形容可能再合適不過了”,每當回想起當時的場景,朱強都頗為感慨:“尤其是對比著,把我眼前看到的和影片復原的畫面放在一起,那種感覺特別難受?!弊源?,《圓明園四十景圖詠》《1860:圓明園大劫難》《追尋失落的圓明園》《乾隆御品圓明園》《三山五園舊影》等書籍成了他書桌的“??汀?。就這樣,一顆“三山五園”的種子,不知不覺間在朱強的心里扎下了根。
2011年,朱強如愿考上了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專業,開始了十一年的專業學習。在不斷的探索與研究中他漸漸發現,“三山五園”竟然還有這么多的未解之謎供后人探索:圓明園里曾經種植了哪些草木花卉?暢春園的精確范圍到底是從哪里到哪里?清代皇家曾經如何使用園林的?……想要解開這些謎團要怎么辦?朱強找到了他的答案——復原。
“研究‘三山五園’最重要、最基礎的工作就是復原,這個‘復原’不是在廢墟上重建,而是基于史料分析與繪圖手段,精確呈現它在各個歷史時期的面貌,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理論研究”,朱強說:“在圖紙上‘修復’古今巨變的三山五園,對今后的遺產保護與發展來說意義重大?!?/p>
然而,不同于修復一座亭臺樓閣或是復一件宮廷陳設,朱強要修復的對象,是北京城外一片占地100平方公里的遺址保護區,加之還有各種歷史資料需要收集和查閱,其難度可想而知。然而,這些可預見的困難都沒有嚇退朱強,他懷揣著忐忑和激動的心,以暢春園為切入點,正式推開了通向“三山五園”世界的大門。
○ ○ ○
識古尋今,找尋暢春園
相比于“從1到2”,科學研究更難的是“從0到1”。對于這一點,朱強在研究“三山五園”的暢春園時就深有體會。
他發現,暢春園的研究之所以較“三山五園”地區的其他園更小眾、更冷門,主要原因就是史料稀缺,即便是前人考證的內容,最多也只有文字論述和示意圖。雪上加霜的是,如今,暢春園的舊址也已難以找尋——隨著北京城的擴張,它們已經幾乎全部被快速發展的城市淹沒了,如今,連暢春園曾經的邊界都已經無處可尋,只剩下兩座寺廟山門聳立在北京大學西門對面。面對這一現實難題,年輕的朱強博士和同學們一下子犯了難:要不要放棄呢?換個更容易研究的對象?可憑著一股子倔勁兒,他還是選擇了迎難而上。
上天不會辜負有準備的人。201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朱強認識了地理學家岳升陽,從他那里得到了一張1957年的暢春園遺址測繪圖。簡簡單單一張圖,對于朱強來說卻如獲至寶——圖上雖然全是農田,可殘存的高地與溝渠仍藏著重要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通過它與清代圖檔、考古測繪圖和現狀格局的精準比對,朱強將有機會較為精確地復原出暢春園的邊界和內外空間!
有了這份珍貴測繪圖的加持,朱強帶領團隊借助掌握的一手史料,根據大量古代輿圖、宮廷檔案與繪畫、御制詩文、近現代測繪及衛星圖、老照片等資料,推測出了乾隆和道光兩個時期暢春園的歷史格局,并最終得出階段性結論——暢春園占地面積約56.64公頃,宮墻總長度約3538米,接近官方文獻《欽定日下舊聞考》的記載!他將這些發現連續發表在3篇論文中,這些內容不僅提供了大量重要的暢春園空間、植物和文化研究成果,還為今后暢春園遺址的保護與展示提供了堅實的學術基礎。同時,他們手繪了一幅形象直觀的復原鳥瞰圖,向公眾展示這座名園昔日的盛景。
這份成就沒有讓朱強沾沾自喜,就在兩年后,他又在“三山五園”研究泰斗張寶章先生的指點和建議下,根據樣式雷圖檔進一步修正了暢春園的復原平面圖,特別是曾作為皇子居所的西花園,較大地提升了復原成果的嚴謹度,為“三山五園”的復原研究奠定了重要的一筆。
○ ○ ○
不一樣的圓明園研究
有了修復暢春園的寶貴經驗,朱強對“三山五園”的復原工作有了信心。按照類似的思路,他和團隊為“三山五園”地區中的大小24園及其周邊的水、田、村、寺、營和路網,統一繪制了一整套清咸豐時期的精確復原圖紙,是對學術泰斗侯仁之先生所繪的《清西郊園林圖》一次較大的細化與完善。通過這些復原圖,人們終于有機會更加直觀、完整地感受到,這片昔日的皇家園林曾是怎樣地輝煌與壯闊!
2020年,在博導、風景園林泰斗孟兆禎院士的指點下,朱強又將自己的研究重心轉向了圓明園?!懊舷壬o了我一個重要的綱領性指導,他讓我能夠專心地從風景園林學的角度,也就是從規劃設計的角度,去解讀園林是如何從無到有的一個過程”,在談起已故的孟兆禎院士對自己研究的影響,他感慨頗深,“如今,我們要重點關注的不是一座園子建造的結果和繁復的歷史細節,而是要研究它為什么會成為這樣、是怎么被設計出來的,而這恰恰是前人還沒太關注到的內容?!?/p>
在研究圓明園的過程中,朱強愈發意識到“三山五園”的研究是一門結合了園林、植物、建筑、考古、歷史、文學、藝術等多學科于一身的“綜合課”。不同于資料甚少的暢春園,前人對圓明園的研究非常多,如果想要真正發現一些新東西,朱強必須要在前人研究的深厚積淀上,進一步提升他的復原精度,并探尋更多具有價值的研究視角和方法。
從邊界、水系、碼頭、航線到古建筑群尺寸,到道路要如何分布、山體的走勢如何,朱強要研究的不僅是園林的名稱、規模、主人、管理體制變遷,除了這些“大問題”,他還要考慮園林門禁制度、匾額楹聯的內涵、植被的變化這些“小細節”。舉例來說,圓明園中曾經有過那么多的橋,它們的材質是什么?為什么選擇這樣的造型?……諸如此類的“細枝末節”,都在朱強的論文中得到了初步的探究。
○ ○ ○
任重道遠,未來可期
作為極具代表性的皇家園林群,“三山五園”承載了中華民族特殊的民族記憶。然而,朱強卻發現,人們其實對“三山五園”的認識并不充分,有時甚至還有很多誤解。為此,朱強在研究之余,也積極投身科普工作,想通過自己的方式,引領公眾正確地了解“三山五園”這一民族瑰寶。
園林離不開人文,風景離不開生活,為了讓人們更形象、更全面地了解“三山五園”,了解皇家在“三山五園”里真實的生活,朱強和團隊別出心裁地將古人生活和園林景觀融合在了一起,繪制了《乾隆皇帝的圓明園“上元十二時辰”》、《從圓明園前往暢春園及“三山”路線圖》等圖示。通過這些作品,他們用最直觀、形象的方式詮釋了乾隆帝在圓明園內過元宵節日的詳細日程、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路線,既為公眾呈現了一個有血有肉、真實可信的帝王生活,也幫助大家重新了解、認識了圓明園的特殊地位與價值。
除了傳統的線下展覽、科普講座,朱強也在嘗試更多不一樣的形式,從微展覽、短視頻、播客再到出書和大型展覽,希望借此吸引更多年輕的受眾。2019和2020年,他的中文和英文版著作《今日宜逛園——圖解皇家園林美學與生活》、Touring the Three Hills and Five Gardens—Landscape, Art and Life of Chinese Imperial Gardens相繼出版,后者為首部由中國學者創作的三山五園英文著作。在這套書中,總面積幾近17.8個故宮的“三山五園”全區域的歷史格局首次得以集中呈現,包括皇家生活與后勤管理制度在內的生活細節,也借助大量原創的生動圖紙首次與公眾見面。
日前,在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市科協等部門組織的遴選活動中,朱強榮獲了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在他看來,這份榮譽既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鼓舞。談及未來的計劃,朱強表示,除了有一部有關圓明園的科普書即將問世,他也在與小學合作開發主題課程,讓“三山五園”走近北京的中小學課堂,同時還將開發數字資源庫,方便公眾了解、學習“三山五園”的相關知識。
“宮列琉璃雕琢景,樹排秀色筑成林。秋風訴說江山事,萬殿殘垣論古今?!睂岢阑鳂蛄?,跨越百年,連接古今,這,就是朱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