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遏制醫美亂象,需要消費者健康素養的提升
為了遏制醫療美容行業亂象,國家政策層面一直在加強監管力度,但重要的是消費者在醫療美容方面健康素養的提升。
撰文/羅中云(本報評論員) 圖文編輯/陳永杰
▲水光針的浮夸宣傳,是否能抵得上一千張面膜,實際無從比較(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前不久,一個“空姐注射玻尿酸打進血管險喪命”的話題突然爆火。媒體報道,西安空姐小楊在一家美容機構注射玻尿酸后,不僅臉疼,還有紅斑。美容機構的解決方法是為小楊注射溶解酶,并在頭部扎了200多針“放血”,導致小楊耳朵流血不止。小楊驚恐之下緊急去醫院就醫,醫生稱,這是因為注射的玻尿酸被打進血管,造成右側顳部栓塞。令人稱奇的是,美容機構涉事醫生在小楊交了1萬元的費用以后憑空消失,工作人員則對醫生的信息一問三不知。
此事件引來諸多網友吐槽:“在機構出的事兒,機構找的人,事后機構可以推得一干二凈?”“又是無良美容機構,這幾年害了太多人,有些直接美容變毀容”“美麗固然好,醫美需要謹慎!有個同事做了雙眼皮,發炎了一年多!”應該說,此類事件并非個例,有的后果更嚴重。比如2021年,寧夏一女孩趁國慶假期到醫美機構做抽脂手術。原本寄希望于抽完脂,就能變瘦變美的她,卻意外地將19歲的年輕生命葬送。
據鑒定,女孩死因為抽脂手術后,繼發左大腿壞死性筋膜炎,多器官功能衰竭。相關部門調查發現,主刀的人是另一家醫美機構的執業助理醫師,不具備獨立手術資格,屬超出執業地點開展醫療美容手術,且術前未做評估、術中未記錄手術進程及用藥處方、術后未開具相關醫囑,導致女孩病情惡化未得到及時治療和搶救。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審美觀念變化和職業需要等原因,醫療美容行業飛速發展,但與之相伴的是亂象叢生、事故頻發。今年央視3·15晚會就曝光了一些非法的醫美速成班,學員僅學了幾天粗淺理論就在沒有任何監督和指導的情況下,給模特注射玻尿酸等物質,有的還自己給自己打針。這樣短期速成的“醫師”,卻在各地開設小診所或者上門服務,給消費者注射玻尿酸、肉毒素等美容針。
黑貓大數據中心的統計顯示,自2018年起,黑貓投訴平臺收到的醫療美容行業投訴整體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其中2022年醫療美容行業相關投訴達7800余件。該統計還顯示,除了對于醫美效果及身體損害等造成的投訴,涉及經濟欺詐行為的投訴也在增多,比如所謂的“美容貸”。統計顯示,涉及“美容貸”的投訴占到了醫療美容行業投訴的約20%。有消費者反映,自己在網上看到了9.9元體驗祛痘的項目,到店卻被推薦了“美容貸”,反背上了2萬元的貸款。
為了遏制醫療美容行業亂象,國家政策層面一直在加強監管力度。自2021年起,《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征求意見稿)》《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相繼落地。到2023年,國家不僅對準入門檻以及醫療器械、經營范圍等一系列內容合規性進行監管,還對醫美的營銷、宣傳等行為進行了規范。同時,相關監督執法也一直在各地開展,對于規范醫療美容行業起到了一定作用。
也有專業人士提出了當前監管的一些難點,比如現有懲戒措施難以震懾從業者違法行為,多數手段只是數額不大的罰款或停業整頓。但由于暴利誘惑等原因,不少受罰機構“知法違法、屢罰屢犯”。同時,相較于持證的醫療美容機構,在小公寓、小賓館、居民樓地下室等的黑診所由于場所隱蔽,往往更難監管。
醫療美容行業要健康發展,需要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監管部門除了要持續根據新情況、新問題,出臺或修訂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增強執法力量和執法力度之外,還需要針對醫療美容機構和廣大消費者加強宣傳,讓相關政策法律深入人心,真正實現對行業的依法依規管理。
但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在醫療美容方面健康素養的提升。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有必要遵循“安全第一、美麗第二”的理念,事前要充分了解相關行業監管的法律法規,選擇正規醫療美容機構,認真查看機構和醫護人員的從業資質證明,仔細查詢使用的產品是否合格合規,切莫因輕信廣告宣傳而草率作出決定。同時也有必要保留好就診記錄、付費憑證、合同協議等材料,以備發生糾紛或醫療事故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醫療美容也是一種醫療行為,一丁點兒的疏忽就可能付出慘痛的代價。消費者在事前需要學習了解足夠多的醫療美容健康知識,特別是手術的風險、醫療美容產品可能引起的副作用等。同時,消費者也要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有充分的了解,比如血壓、血脂、血糖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心臟問題等。有的醫療美容機構為留住客戶,有可能故意淡化相關風險。
當然,消費者醫療美容健康素養的提升也有賴于相關科普工作的跟進。實際上,過往的大多數健康科普都是圍繞一些常見病癥展開,而對于涉及醫療美容方面的健康科普缺失較多,相關部門及科學科普機構、科普專業人士、醫學專家等有必要共同協作,有意識地針對醫療美容消費群體開展科普,彌補這一塊的短板。
醫療美容行業的興起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的標志之一,不可能也不必一禁了之。部分女性群體中,把玻尿酸、膠原蛋白等甚至奉為圭臬,有人還戲稱是“上帝用來制造亞當和夏娃的黏土”。近年來,隨著植發等醫療美容項目的火爆以及一些新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多的男士也加入到了醫療美容消費者行列中,使得消費人群不斷擴大。在這種情況下,大力提升消費者的健康素養,遏制醫療美容行業各種亂象的滋生,降低事故發生概率,無疑更有利于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使消費者的權益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