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耳念珠菌”,北京疾控發出提醒
近期,耳念珠菌的相關消息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通過各種媒體傳播。
(圖源:中國長安網微博)
目前耳念珠菌主要還是院內感染,重癥、危重的住院患者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存在感染風險,無慢性病、身體健康的人們不需要過度恐慌。
▼ ▼ ▼
耳念珠菌是什么
耳念珠菌,又稱耳道假絲酵母菌,屬于真菌的范疇。耳念珠菌可以侵襲性感染人體,從而造成嚴重的真菌感染。耳念珠菌通常對抗真菌藥物具有耐藥性,這也是它備受關注的原因。
▼ ▼ ▼
耳念珠菌為什么值得關注
耳念珠菌可能導致嚴重的感染
耳念珠菌可以進入感染者血液并擴散到全身,導致嚴重的侵襲性感染。
耳念珠菌通常具有多重耐藥性
這意味著耳念珠菌對通常用于治療念珠菌感染的多種抗真菌藥物具有抗藥性,部分耳念珠菌對三種常規的抗真菌藥物均具有耐藥性。
耳念珠菌正變得越來越常見
自從2009年在日本被首次發現以來,目前已有包括我國在內的30多個國家或地區曾發現感染者,已有報道的病死率為33%~60%。2018年5月,我國報道了首例耳念珠菌的感染病例。
耳念珠菌很難通過常規實驗室檢查來識別
2017年以前,由于人們對耳念珠菌的認識有限,大多數實驗室常用自動化檢測系統數據庫中并沒有耳念珠菌,使其很容易被錯誤鑒定為其他相似念珠菌。
目前絕大多數廠家均已對自動化檢測系統進行了更新,在數據庫中添加了耳念珠菌數據,臨床生化和質譜鑒定也將逐步覆蓋這一新型真菌。
耳念珠菌可以在醫院和療養院傳播
我國已發現的耳念珠菌并沒有嚴重耐藥性,國內也沒有大規模集中暴發的情況出現。
▼ ▼ ▼
關于耳念珠菌我們應該了解哪些知識呢
誰最有可能感染耳念珠菌?
健康的人通常不會感染耳念珠菌。耳念珠菌主要影響已經有許多基礎疾病的患者。
因疾病導致免疫系統減弱的患者、曾接受大量抗生素治療的患者、內置導管治療的患者或進行侵入性醫療操作的患者更有可能感染耳念珠菌,并引發嚴重后果。
耳念珠菌感染后的癥狀是什么?
耳念珠菌感染者感染后癥狀可能并不明顯,因為耳念珠菌感染患者通常已經在醫院中患有另一種嚴重疾病或病癥。感染后的癥狀取決于受影響的身體部位。
耳念珠菌可引起許多不同類型的感染,如血液,泌尿系統,手術創面等感染。同時由于感染者間癥狀可能差異很大,因此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后才能確定患者是否患有耳念珠菌感染。
日常如何預防耳念珠菌感染?
健康人感染耳念珠菌的可能性很低,大家無需過度恐慌。預防主要在于洗手和消毒。耳念珠菌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體液中,可以從感染者的皮膚、泌尿生殖道、和呼吸道等分離出,導致侵襲性感染,如念珠菌菌血癥、心包炎、泌尿道感染和肺炎等。
健康人日常在接觸耳念珠菌感染者后,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對感染者使用過的物品或公共區域及時進行清潔和消毒。一般來說,皮膚或其他身體部位有耳念珠菌或感染耳念珠菌的感染者可以離開病房參加用餐和團體活動,注意包扎傷口以防止體液滲出,接觸的物品和公共設備做好消毒即可。
▼ ▼ ▼
關于耳念珠菌感染者及家屬應該了解哪些知識呢
感染者家人會被感染嗎?
健康的家庭成員感染耳念珠菌的幾率可能很低。免疫功能低下者、糖尿病人和其他慢性病患者,是感染該真菌的高風險人群。
感染者家庭成員或其他密切接觸者是否應該接受耳念珠菌檢測?
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對耳念珠菌感染患者的家庭成員或其他密切接觸者進行耳念珠菌檢測。
耳念珠菌感染可以治療嗎?
大多數耳念珠菌對多烯類和棘白霉素類藥物均敏感。一些耳念珠菌感染對所有三種主要類抗真菌藥物都有抗藥性,使其難以治療。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需要多種高劑量的抗真菌藥物來治療感染。
原標題:【北京疾控提醒您】耳念珠菌:不必恐慌也不能輕視
(來源:“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信公眾號,供稿:市疾控中心傳地所 李丹,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