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年溫泉旅館被曝半年不換水!如何健康泡溫泉?你知道究竟什么水能夠稱之為溫泉嗎?普通市民如何分辨假溫泉?
日本百年溫泉旅館被曝半年不換水!如何健康泡溫泉?你知道究竟什么水能夠稱之為溫泉嗎?普通市民如何分辨假溫泉?
撰文/記者 趙天宇 圖文編輯/陳永杰
采訪專家
高建偉(中國地質調查局實物地質資料中心高級工程師)
鄭克棪(中國地熱產業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
程紀群(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最近,日本一家百年溫泉旅館登上微博熱搜,起因是被曝光出半年沒有換水。
據央視財經消息,日前,日本一家百年溫泉旅館被曝出丑聞,原來在這家老字號旅館內,原本應該一周換一次的溫泉水,半年才換一次,導致軍團菌超標3700倍,并已有客人感染就醫。
泡溫泉,越來越成為時下流行的選擇,不僅能減輕身體疲勞,還能舒緩精神壓力,尤其對生活工作在都市中的人們來說,更是既休閑又養生的好方式。但隨著如今溫泉概念的“泛化”,一些假冒溫泉也開始混淆視聽,濫竽充數,給消費者造成了不小的損失。究竟什么水能夠稱之為溫泉?如何辨別“假溫泉”?普通人泡溫泉,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探究:
到底什么是“溫泉水”
究竟什么是“溫泉”?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我國對“溫泉”并沒有一個權威、官方的定義。
中國地質調查局實物地質資料中心高級工程師高建偉告訴記者,溫泉是一種寶貴的、多用途的水熱型地熱資源。只有從地下孔洞或裂隙中自然涌出,超過25℃(或泉口高于當地平均氣溫5℃),并含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的礦物水,才能稱之為溫泉水。
溫泉的成因受天然環境與地質條件影響而各有不同,簡單來說,可概括為兩大類:一是地殼內部巖漿作用(或者火山作用)所形成的硫磺質溫泉水,二是地表水滲入地層所形成的碳酸質溫泉水。不過這兩種溫泉形成都有先決條件:此處必須具備地熱,才會有溫泉的產生。
▲室外溫泉(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高建偉解釋說,由于板塊運動,某些地方的構造、巖漿活動(包括火山噴發)比較頻繁,如果地殼板塊運動導致地表隆起,下方還有未冷卻的巖漿,就會不斷釋放熱量成為熱源,此時如果附近的孔隙有含水巖層,加熱的水就會上涌,進而形成溫泉。這種溫泉多出現在地質運動比較劇烈的地區,位于青藏高原的西藏羊八井溫泉,就是典型代表。
另一種則是地表水滲透循環作用形成的溫泉。其原理是,某些地區雨水等地表水下滲,進入到地殼內部的含水層,進而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熱加熱成為熱水,倘若地下水上方有致密不透氣的巖層,就會將地下水和氣體“鎖”在里面,壓力越來越大,一旦上方巖層出現裂縫,地下水就會噴涌而出。
由于需要較大靜水壓力差,這種溫泉在山谷地當中更為常見,例如地處燕山山脈谷地的河北省承德市,因為地熱水熱資源豐富,過去也被稱作“熱河”。
▲溫泉形成示意圖(制圖:王雪瑩)
然而近年來,隨著大規模的旅游開發,溫泉的概念早已泛化。中國地熱產業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鄭克棪指出,除了自然流出的溫泉水以外,通過地下打井抽取的,水溫高于25℃的地熱水;在水流出口處加溫加壓的地熱水,都被稱作是溫泉水。
也正是在這種標準泛化的大背景下,當下溫泉行業已經“魚龍混雜”,加上我國地熱資源分布不均,甚至出現濫竽充數的“假溫泉”,讓“泡溫泉”變成“高價泡澡”,失去了本身的意義。
打假:
怎樣辨別溫泉當中的“李鬼”
除了天然溫泉以外,目前國內有不少人工溫泉,通過鉆探打井的方式,從深層斷裂帶打出溫泉水。鄭克棪介紹說,這種溫泉也叫溫泉井,水溫能夠達到25℃以上,因為是人工開采,所以對外不能稱為天然溫泉,只能叫做“溫泉”或者“人工溫泉”。
但不少溫泉井出口溫度偏低,再加之輸送溫泉過程中水溫損失較大,無法滿足顧客的要求,需要采用熱交換器的方式來保溫加溫,即在輸送過程或者出口加溫,這種溫泉叫做加溫溫泉,是彌補溫度損失的一種人工方法。
只要出水溫度、微量元素達標,只經過熱交換而沒有水交換的溫泉也可以算做合格。但一些在“水”上做文章的行為,就是赤裸裸的“假冒產品”了。
高建偉表示,有些溫泉水來自地表,沿著從地下鋪設好的管道“加熱”以后再返回地面,給人造成地下溫泉水的假象;有些地區地下水量不足,就把溫泉水反復加熱,循環利用。這種溫泉非常不純正,和自然形成的溫泉差別非常大,效果大打折扣。
▲消費者要能分辨出哪些是假溫泉(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更有甚者,一些完全不具備溫泉條件的景區或者商戶,為了吸引消費者,通過添加硫磺粉勾兌人工熱水來冒充溫泉水,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據知情人士透露,硫磺粉的售價不高,每斤價格僅為4-6元,但1斤硫磺粉泡制的溫泉水足夠40平方米的池子使用,算得上“高收益產品”。
在許多消費者看來,溫泉的最大魅力是療效。于是,溫泉企業不惜血本宣傳?!昂卸喾N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養顏美容,強身健體,能治療關節炎、皮膚病……”
普通消費者怎樣才能區分真假溫泉水?鄭克棪表示,最簡單的是通過浸泡以后的狀態來判斷:真正的溫泉水來自地表深層,含有大量的鈉元素,屬于軟水,人們浸泡過程中能感覺到輕微的浮力,浸泡以后皮膚有滑膩的感覺。反之,假溫泉水屬于硬水,成分以鈣元素為主,浸泡以后皮膚會泛白并出現褶皺。
通過地域也能對溫泉真假進行分辨。資料顯示,我國溫泉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臺灣、廣東和福建等地,占全國溫泉總數的50%以上,其次是遼寧、山東、江西、湖南、湖北和四川。地熱資源主要分布于構造活動帶和大型沉積盆地之中,前者資源量較集中,如藏、滇、川一帶和東南沿海帶以及遼東-膠東一帶;后者資源分布面廣,如華北盆地京津唐地區?!拔覈鞅钡貐^、黃土高原地區、黃淮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地熱資源并不豐富,尤其是黃土高原?!备呓▊フf。
關注健康:
哪些人不適合泡溫泉?
很多人喜歡在溫泉里泡上多半天,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很可能 “泡過了頭”,甚至出現身體不適,患上“溫泉病”。
事實上,根據水中所含成分的不同,溫泉可以被分為酸性泉、堿性泉和中性泉:酸性溫泉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管功能,還有一定殺菌作用,但不適合腎臟疾病患者和腸胃不好的人群。堿性泉對于皮膚病、風濕病、關節炎有一定作用,但“副作用”也比較明顯,對于皮膚過敏者不太友好,容易“用力過猛”。
▲泡溫泉是市民冬季喜愛的一種休閑方式(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尤其是堿性泉當中最為常見的硫磺溫泉,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皮膚科副主任醫師程紀群告訴記者,泡硫磺溫泉如果時間過長,硫磺成分很容易刺激皮膚,再加上大城市周邊天然溫泉本身就不多,人工硫磺溫泉容易導致皮膚變干。如果不斷搓洗,皮膚的保護層被嚴重破壞,就會變得更加干癢。
“甚至一些皮膚基礎不好的人,比如說容易過敏的這類人群,會因此患上干燥性皮炎,抓破了皮出現感染易引起皮疹,導致毛囊炎,這類患者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背碳o群說。
還有一部分人,因為水溫高,血液循環加快,可能會出現胸悶、心慌、氣短、頭暈等癥狀,甚至導致部分有心血管基礎病患者血壓升高,造成短時間內的身體不適。程紀群建議,處于各類疾病急性發作期的患者、患有基礎性皮膚疾病的患者,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尚未成年的兒童這幾類人群,都不太適合泡溫泉。
“特別是在北方地區,冬天氣候本身就比較干燥,普通人長時間泡溫泉也很容易引發皮膚疾病,還是要遵循適度適量的原則,泡溫泉以后做好保濕工作。如果有條件的,盡量前往高星級的溫泉會所,或者衛生條件、水質更好的溫泉,也能減少‘溫泉病’發生的概率?!背碳o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