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可限量的世界里尋找秩序,展覽“不可限量”隆重開幕
2023年3月10日下午,展覽《不可限量——認識世界的種種維度》在清華大學人文樓隆重開幕。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在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館長吳國盛的陪同下參觀了“不可限量”展并在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開幕式現場
本次“不可限量——認識世界的種種維度”展覽由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科學史系聯合主辦,共推出與計量、測量相關的各類展品一百五十余件,旨在給每一位觀眾帶來“不可限量”的思考、啟發與感悟。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長、科學史系主任吳國盛主持開幕式并致歡迎辭,科學史系助理教授、策展人劉年凱,國家計量測試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馬愛文,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博物館館長吳志勇,清華大學精儀系副系主任談宜東,北京外國語大學教師、收藏家兼展品借展人葉德舜先后發言。清華大學校領導、部分院系部處師生、計量行業專家、博物館界代表、北京市科協代表、借展與捐贈單位及個人代表、“科博之友”代表、媒體記者等九十余人齊聚清華大學人文樓參加了開幕儀式。最后,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宣布展覽開幕。
▲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在開幕式上致辭并宣布展覽開幕
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在講話中指出,清華老校長梅貽琦有句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師重要,大樓也很重要。清華大學可以比較快、比較好地把科學博物館大樓建起來,同時科學博物館也要匯聚社會力量收集大量、有價值的珍貴藏品并對它們進行精心地整理、研究和展陳。清華大學校慶110周年時,有位校友為科學博物館捐款110萬元,專門用來購買收藏、仿制科學革命時期相關科學儀器,希望以肉眼可及的方式展示人類精神在這個時期的科學進步。這樣的善舉是功德無量的。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史家懷特海曾經說過,自從一個嬰兒誕生在馬槽以來,再沒有一個世界比科學革命對人類影響更大的。
彭剛表示,未來幾年是科學博物館發展的關鍵時期,希望在大樓落成之時,科學博物館的館藏管理、科學史研究、展覽陳列、科學教育等方面能夠匹配“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幾個字。我們也相信科學博物館的建成,一定會在清華人才培養、校園科學文化氛圍的營造、老一輩科學家精神的弘揚乃至整個社會公眾的科學素養、科學精神的養成等方面做出獨創性的奉獻。最后,副校長彭剛宣布科學博物館專題展覽“不可限量——認識世界的種種維度”開幕并預祝展覽圓滿成功。
▲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館長吳國盛主持開幕式
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館長吳國盛介紹,在校內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鼎力幫助下,清華大學博物館已經走了將近五個年頭。在此期間,科學博物館先后舉辦了包括“百年器象”“神機妙算”“直上云霄”在內的五個線下展以及和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美國科學史研究所等國外單位合作舉辦的三個線上展?!安豢上蘖俊J識世界的種種維度”則是科博在2023年春季推出的又一年度線下大展。展覽“不可限量”主要展出了和計量、測量相關的科學儀器,詳細地展示了現代科學的計量發展史和計量本質??茖W革命的隱藏密碼就是科學計量的發明,它把許多本來看不見的、抽象的物理量通過計量儀器變得可見,從而開辟了近代科學的實驗傳統和現代科學的數學傳統。
▲展覽“不可限量”的策展人劉年凱發言
展覽“不可限量”的策展人劉年凱向來賓解讀展覽,他談到,自從法國大革命時期米制創建以來,計量愈來愈成為一種國際化的科學實踐。展覽“不可限量”以中國古代度量衡、時間計量和現代國際單位制為主線,集合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時期的計量和測量器物,并配以計量史事件、關鍵人物和經典圖像,打通了歷史與現代。此外,計量史與政治史、制度史、經濟史等多個領域都有很深的關聯,計量研究也牽涉到物理、化學、精密儀器等領域的前沿,希望此展覽能引起學術界不同領域學者和不同專業同學的興趣,促進學科交叉和人才培養。
▲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馬愛文發言
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馬愛文作為計量行業代表致辭。他說,清華大學的王大珩先生與中國計量測試學會有著很深的淵源,王老曾是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的第二屆理事長,為中國的計量測試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王大珩先生就計量儀器儀表的重要性講過這樣三句話:計量儀器是科學研究的先行官,是工業企業的倍增器,是社會公平公正的物化法官。馬愛文進一步指出,成立博物館不易,維持其永久生命力更難。此次展覽的諸多藏品背后都有著中國人自己的故事,也蘊涵著清華老一輩科學家的科研精神。這些精神值得新時代的年輕人去參觀,去學習。
▲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博物館館長吳志勇發言
隨后,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博物館館長吳志勇代表高校博物館同行致辭。吳志勇館長認為,度量是人類認識世界最早運用的技術和方法之一,也是人類理解、闡釋世界的哲學,人類借助度量來厘清、認識紛繁變化的各種存在,利用基于度量之上“數”的語義來闡釋、構建世界的意義。 此次展覽“不可限量”展現了清華人敏銳的眼光、嚴謹的學風、寬廣的視角和深厚的學識,值得高校博物館同仁學習和借鑒。
▲清華大學精儀系副系主任談宜東發言
清華大學精儀系副系主任談宜東代表清華大學的捐贈單位致辭,他談到,這次展覽展出了很多有紀念價值的科學儀器,其中有一部分是精儀系、機械系、航院等院系移交或者由清華人借展和捐贈。許多儀器生產的年代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盡管當時條件非常艱苦,但是老一輩科學家尤其是清華人發揚大無畏的精神,潛心鉆研,自力更生,研制出并不比發達國家差的儀器,甚至有很多儀器還是領先的。這些背后的故事對于后來者是一種精神上的引領和激勵,鼓勵現在的科學家繼續發揚老一輩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科學精神,勇攀科技創新的高峰。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師、收藏家兼展品借展人葉德舜發言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師、收藏家兼展品借展人葉德舜作為借展代表致辭。葉德舜認為,我們國家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的論述比較少,遠遠不能展現中華文明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科學技術方面的重大成就。清華大學作為國家首屈一指的大學,雖以工科著稱,但知行合一的精神向我們展示了科學、技術、文化都是相輔相成的。葉德舜表示,愿意助力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的建設,為科學技術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觀眾看展
計量是科學研究的基礎,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計量單位基本量有七個——長度、質量、時間、電流、熱力學溫度、發光強度、物質的量,這些計量維度是人類與宇宙溝通的語言。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與科學史系基于計量領域的廣泛研究和展品搜集,推出展覽“不可限量——認識世界的種種維度”,是鏈接多學科、多領域,在認知上具有統合意義的一次展覽嘗試。此次展覽絕大部分展品來自科學博物館館藏,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反映了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籌備進程中在藏品建設和學術研究等方面的階段性成果。其中王綱懷校友(1958級土建系)捐贈的民國雙面刻度白銅鎮尺和清代五十兩等銅砝碼、清華大學2007級本科校友資助購買的英國伯明翰·威廉和托馬斯·艾弗里有限公1869年左右制造的天平、英國倫敦約翰·弗萊徹1865年左右制造的兩日航海鐘等都是非常珍貴且值得關注的展品。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科學儀器史專業委員會、美國科學史研究院作為合作單位參與了該展的籌備。
▲策展人劉年凱為來賓導覽
開幕式后,與會嘉賓合影留念,策展人劉年凱為來賓導覽《不可限量——認識世界的種種維度》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