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更多信息請下載APP

“我和媽媽學科學”:走進代言人孫素芬的農業科技傳播之旅

來源:北京科技報    發布日期:2022-11-04 14:34:06   閱讀量:0

2022年“我和媽媽學科學”活動特邀請來自各界的9位杰出女性作為代言人。今天,一起走近代言人之一——“農業科技信使”孫素芬。

撰文/記者  呂冰心

她,積極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知識管理、云服務、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在農業科技咨詢、農業科技情報研究、農民遠程教育等領域的深入應用,建立了現代農業信息情報研究服務體系;她,主持和參與研發技術成果360余項,面向京津冀及全國30 余個省市(地區)開展科技信息服務4億人次,推廣農業品種技術1萬多項,助推現代信息情報科學技術促進農業產業升級、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民素質提升,被農民親切地稱為“科技信使”;她,在全國率先建成面向農業科技咨詢的人工智能技術產品體系,研發了多渠道應用的“農科小智”機器人系統,促進農業信息服務向智慧服務升級……她就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數據科學與農業經濟研究所首席專家、全國婦聯執委孫素芬。

目前,由中國科協科普部、全國婦聯宣傳部主辦,中國科協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北京科技報社承辦的2022年“我和媽媽學科學”活動,正在全國各地火熱開展。為提升“我和媽媽學科學”活動品牌影響力和參與度,充分展示鄉村全面振興中的巾幗力量,活動特邀請來自各界的9位杰出女性作為代言人。今天,一起走近代言人之一——“農業科技信使”孫素芬。

到農戶家指導、下田地調研、赴鄉村開展技術服務、對農民進行信息技能培訓……在京郊廣袤的土地上,孫素芬總會在農民需要的第一時刻出現在田間地頭。她的足跡不僅遍布京郊數百個鄉鎮,還利用搭建的農業科技信息咨詢服務新媒體傳播矩陣,將最先進的農業科技傳播輻射到全國600多個城市,涉及20多個農業生產領域,傳播農業新品種、新技術6000多項,實現節本增收效益數億元。

農民是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農業科技的主要接受者和應用者,鄉村振興的受益者、主力軍,要實現鄉村振興,提高農民的科學素養是當務之急。為促進農業現代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提供科技支撐,助力科技致富,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孫素芬長期開展農村遠程教育技術研究與平臺建設工作。

孫素芬認為,農業科技傳播推廣是連接農業科研和農業生產的紐帶,是支撐和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而“有效供給不足,供需對接不暢”是農業推廣長期面臨的結構性問題。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大規模線下科技培訓難以持續開展,疫情反復波動使專家進不了村、下不了地與“農時不等人”的矛盾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業技術推廣和科技服務的開展。

針對這一痛點,孫素芬2020年開始帶領團隊建設“京科惠農大講堂”在線直播平臺,吸引了內蒙古、陜西、山西、山東、江蘇、安徽等近30個省市區用戶積極參與學習,解決了大量用戶們遇到的農業技術問題,發揮了重要的全國科技服務窗口作用?!袄蠋熤v的內容很好很實用!”“感謝安排豐富的網課,老師特別專業,大家學到了很多絕招?!薄爸辈ヅ嘤枮檗r戶增添了一個流動學習農技知識的課堂”……直播課堂收獲了農民朋友的廣泛好評。

36年間,孫素芬在田間地頭和科技傳播領域建功立業,不僅感受到了鄉村的巨變,也感知到了新時代農村和農民呈現出的嶄新面貌。作為長期扎根一線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她深知,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只有依靠科技,才能盤活當地人才資源優勢。

作為“我和媽媽學科學”活動代言人,孫素芬深刻了解學科學、愛科學、崇尚科學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盎顒右杂H子互動的形式提升公眾科學素養,是非常有探索性的科普創新,體現了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上的統一,既有利于提升女性科學素質,也能帶動青少年積極參與科學活動?!睂O素芬說。

當前,隨著農業人口向二、三產業的轉移,農村女性勞動力成為農業生產的重要力量,因此要把提高農村婦女的科學素質作為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的重點。此外,女性在教育子女、贍養老人等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而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也是農業發展的希望,因此激發青少年對農業知識的探索興趣,為農業傳承夯實基礎,為未來農業科技發展培養后備力量至關重要。

在孫素芬看來,將農業科研與農業教育、農業科普相結合是提升青少年素質能力、培養農業人才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孩子甚至包括出生在農村的青少年,缺乏對當代農業農村的了解。他們對鄉村的印象大多還是貧困落后的面貌,因此可能會產生遠離農村、不愿務農的想法?;诂F代農業科技開展農業科普活動,不僅能夠向青少年傳授現代農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讓他們看到我國在農業科技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增加對鄉村的感情,提高文化自信。同時,農業是綠色產業,了解農業有助于使青少年樹立親近自然、維護生態環境、勤儉節約、弘揚低碳健康新風尚的思想。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了解農業、進而熱愛農業,將來報考農業院校,成為農業后備人才,孫素芬建議,科研院所和高校等農業科技創新單位可以積極發揮作用,挖掘農業的科技教育價值、美學教育價值和思想道德教育價值。通過開展觀賞類科普活動,讓青少年感受農業之美、鄉村之美;通過體驗類的科普活動,讓青少年了解農業技術的科學原理和開展農業研究的科學方法;通過實踐類的科普活動和農業勞動,讓青少年體會到農業科研和農業生產的艱辛,提升思想道德素質,樹立自立自強做人、堅持不懈做事的人生觀、價值觀。

樱花app直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