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大會舉辦,聚焦航天新未來
6月15日,2023年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大會暨第二屆中關村商業航天大會在北京豐臺麗澤舉辦。本次大會,由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豐臺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服務貿易協會、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聯合主辦,豐臺區科學技術和信息化局、中關村科技園區豐臺園管委會、中關村領創商業航天產業發展聯盟承辦。
本次大會主題為“智匯新航天、共創新未來”,聚焦國內外商業航天企業先進的技術理念及應用,展開了一場前瞻與深度并存的智慧碰撞與行業探討。中科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常委卿壽松,中國首批航天員兼教練員李慶龍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二級巡視員汪劍波,豐臺區委書記王少峰及相關領導嘉賓出席活動。據悉,線下參會代表約400人,線上參會人數近10萬人。
記者了解到,本次大會由開幕式、主論壇、專題論壇、參觀與交流活動、技術成果展示等五個部分組成。本次大會首次對外發布中國商業航天員選拔、空天往返、太空旅游、航天助力鄉村振興百縣千村發展等引領性項目,發布商業航天行動計劃及相關舉措,舉行企業合作簽約和航天專家聘任儀式,同時還發布了《豐臺區商業航天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航天助力鄉村振興百縣千村計劃》。
北京“南箭北星”產業布局初步形成
豐臺打造“航天+”生態圈 商業航天產業規模3年達到500億元
在航天科技不斷創新與蓬勃發展的驅動下, 商業航天產業邁向了高速發展期,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商業航天也正在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氨本┦性谏虡I航天領域具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商業航天發展,多次調研指導,并作出重要批示,推動北京市成為全國商業航天價值發掘和政策出臺的先行者?!遍_幕式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二級巡視員汪劍波透露,目前,北京市“南箭北星”產業布局初步形成?!敖涍^大家的共同努力,北京商業航天已經具備較為完善的產業生態和發展要素,開啟了產業協同和產業價值提升的新征程?!蓖魟Σㄕf。
作為中國航天的發祥地,豐臺區已形成千億級規模的航天航空產業集群,其中商業航天產業規模已突破280億元?!柏S臺區初步形成了以東高地和云崗為代表的航天產業策源地,以中關村科技園豐臺園為主、覆蓋全區的商業航天產業集群?!必S臺區委書記王少峰表示,今年年初,豐臺區推出了“倍增計劃”“伙伴計劃”,將航天航空產業納入全區2+4+6現代產業體系,專門成立了航天航空產業工作營,并與航天一院、航天三院、航天十一院等5家鏈長單位及33家伙伴單位進行了簽約,共同推動豐臺區航天航空產業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開幕式上,豐臺區委常委、副區長崔旭龍介紹了前不久剛剛發布的《豐臺區商業航天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柏S臺區結合自身特色,實現錯位發展、率先發展的重新布局。力爭用3年時間,全區商業航天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贝扌颀埥榻B,豐臺區將形成“一軸”引領、“雙輪”驅動、“百+”生態的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新格局,立足都市特色產業集群培育,“航天+智慧城市”、“航天+醫療”、“航天+節能環?!?、“航天+農業”、“航天+文化”等場景應運而生。
專家、學者、航天員 共話商業航天發展
助推商業航天產業資源融合、快速發展
記者從大會組委會獲悉,此次大會邀請商業航天領軍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社會團體和投融資領域等領導、專家和企業家,共同研討全球商業航天領域的前沿理念、創新成果、發展模式和應用成果。通過此次大會,推動開展商業航天創新技術、產品和項目的深度研討與合作,助力打造商業航天原創技術和現代產業鏈,助推商業航天產業資源融合和快速發展,為“十四五”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堅實基礎,貢獻重要力量。
大會的主論壇邀請了兩院院士、專業機構等知名學者和專家,圍繞太空經濟、全球及國內商業航天發展現狀和趨勢、空間應用、標準化體系建設、空間治理及航天員選拔訓練等主題作主旨報告。
中科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做了《月球開發利用的前景》的報告。歐陽自遠認為,月球表面可豐富而穩定的太陽能,月壤中氣體(如氫、氦氖、氬、氮等)資源,尤其是核聚變燃料3He ,這些都可以進行有效的開發和利用。
會上,中國首批航天員兼教練員李慶龍揭秘了“航天員是怎么煉成的”。他透露,一名合格的航天員要在4年的時間內,進行八大類、百余科目、數千個訓練單元。
此外,中關村領創商業航天產業發展聯盟理事長鄒洪做了名為《發揮集聚效應,共筑商業航天新生態》的報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常委卿壽松,在其名為《我國商業航天標準化發展策略》的報告中表示,我國商業航天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標準作為商業航天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構建新時代商業航天標準化生態,架設融合發展之路,是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太空運輸及空間應用聯合發展中心成立
首發太空運輸、太空旅游等開拓性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主論壇上,太空運輸及空間應用聯合發展中心正式成立。這意味著,該中心成為了商業太空運輸和空間應用產業的領頭羊、合作交流的平臺、產業上下游聚集的橋梁和紐帶,持續帶動產業健康穩定發展的核心中堅力量。作為商業航天產業的“鏈主”,將帶動運載火箭研發、航天器研發、火箭衛星測控等上下游產業鏈穩定發展,為商業航天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中國首批航天員兼教練員李慶龍,中國航天員中心研究員、神舟七號艙外航天服總設計師李潭秋,陜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郭銳聘任為專家顧問。
記者從會上獲悉,按照“先載物、后載人”的總體思路,聯合發展中心實施方案分為“三步走”,分別為:第一步,發展太空搭載;第二步,發展太空貨運;第三步,發展太空旅游。其中,發展太空旅游方面,將建設亞軌道旅游基地,亞軌道太空旅游技術成熟,提供常態化亞軌道旅游服務;開展軌道太空旅游飛行試驗,飛行成熟后提供軌道載人旅游服務。
此外,在大會的專題論壇上,知名專家、企業等也分別圍繞火箭、衛星、測運控、空天動力、衛星數據應用、載人航天技術、航天成果應用、航天醫學康養、航天育種和農業、航天食品等主題進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