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示范區“1+5”系列資金支持政策發布,17億元助企紓困
6月16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正式發布中關村示范區“1+5”系列資金支持政策(以下簡稱“1+5”資金政策),今年預計投入財政資金17億元左右,為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紓困解難出“實招”。未來“1+5”資金政策將進一步激發創新創業主體活力,助力企業抗疫情、促研發、強內功,為穩定經濟大盤做出新貢獻。
▍14個方向59項支持內容
為落實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中關村管委會于2017年推出"1+4"政策支持體系。并于2019年4月進行修訂,政策包括5個具體政策文件,內容包括支持重大項目、人才聚集培養等10大領域。
2022年,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聚焦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新定位新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對照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任務,在市財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對2017年以來實施的“1+4”資金政策進行全面修訂,形成了“1+5”系列資金支持政策。
5個資金政策共14個支持方向、59項支持內容,通過政策紅利給市場增添信心,努力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好環境。
“1”是指《關于推動中關村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是5個資金辦法的統領性文件,與5個資金支持政策共同形成“一攬子”資金支持措施,與正在研究制定的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方案相銜接。
“5”是指推動“若干政策措施”落地的 5個資金支持政策文件,分別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支持資金管理辦法(試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發展支持資金管理辦法(試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促進園區高質量發展支持資金管理辦法(試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支持資金管理辦法(試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支持資金管理辦法(試行)》。
▍新政策凸顯5大特點
記者了解到,“1+5”資金政策采用“普惠+精準”相結合的方式,力爭覆蓋創新主體成長的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場景,全方位支持和服務創新創業主體,總體具有五大特點:
一是支持目標更加明確。圍繞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定位要求,聚焦中央支持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任務,對其中13項先行先試改革措施給予了配套資金支持,推進先行先試改革扎實落地。采用了“普惠+精準”相結合的方式,重點圍繞做強創新主體、集聚創新要素、做優創新生態的總體目標,力爭覆蓋創新主體成長的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場景,形成一攬子政策體系。
二是支持方向更加精準。針對創新體系和創新鏈條中的薄弱環節和關鍵要素,在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概念驗證、共性技術平臺、新技術產品全域場景應用,專業化孵化器和高品質園區、耐心資本以及外資研發機構等方面加大了資金支持力度,努力打造全球領先的創新創業生態。特別是圍繞中關村國際化發展短板方面,首次將外資研發機構、國際機構落地、跨國(境)技術轉移服務、支持科研開放共享、建設國際學術期刊等作為支持對象,同時助力中關村企業“走出去”,深入鏈接全球創新網絡。
三是支持方式更加多樣。結合不同創新主體特點、創新活動及項目屬性,實行公開競爭、揭榜掛帥、定向推薦等組織方式,以及事前直接補助、后補助、股權投資等支持方式,既具有普惠性,更注重引導性。
四是使用效能更加突出。充分發揮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作用,運用好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杠桿作用,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注重發揮天使創投、銀行保險、資本市場等資源配置作用,促進金融與科技、產業、經濟深度融合。同時,充分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努力用好財政每一分錢。例如,率先提出了長期資本參與創投、基金份額轉讓試點、開展科技保險業務的支持政策,有望培育一批懂科技的“耐心資本”。支持共享小微企業信用信息,發揮擔保增信功能,擴大小微企業首次信貸規模,在全市率先配套建立擔保風險補償機制。
五是政策落地更加便捷?!?+5”系列資金支持政策制定內容,對各類資金支持比例和額度做出明確規定,便于創新主體理解和把握。普惠類的支持措施,盡量做到“達標即享”“免申即享”。例如支持科技型小微企業研發補助“達標即享”、高新技術企業“小升規”資助“免申即享”、孵化器減免中小微企業房租補貼“多級聯享”等。在實施過程中,突出“放管服”,結合信息系統的使用,不斷改進資金申請和支持方式,有效減輕申報主體填報負擔,進一步提升企業獲得感。
▍產學研人士熱議新政策
“1+5”資金政策的發布,下了一場澆灌科技成長的“及時雨”,為提振企業信心、促進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也引發了產學研各界人士的熱議:時代集團總裁,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小蘭表示,新政策目標明確,刺激創新政策應出盡出,明確體現了政府和企業共同應對疫情影響下資金困難的勇氣與決心。希望做好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服務,并逐步轉化為發展能效。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劉會武認為,1+5政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過程中,一次極具突破力和務實精神的政策創新。政策在創新同時,也注重務實性和可操作性,每項政策都細化了實施要求,這有利于吸引更多創新主體享受政策支持。
成立于2018年的思靈機器人,在市科委、中關村政策扶植下,迅速成長為智能機器人細分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公司董事長陳尉表示,“1+5”新政策,讓企業在復雜多變的2022年最切身感受到關懷與支持,是一場及時雨。將充分發揮企業的自主能動性,抓住戰略機遇,調動市場要素,為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貢獻力量。
阿斯利康中國政府事務執行總監王海勇表示,“1+5”新政策給予企業多維度、全方位的服務支持,解決的都是企業關心的問題,尤其是針對外資研發、孵化的扶植政策,有助于幫助外企更好融入北京市創新網絡體系,也給予外企更多在京投入的信心。
據了解,資金政策支持對象為注冊在中關村示范區范圍內的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服務機構及社會組織。符合支持條件的注冊在北京市其他地區的創新主體也可參照執行,相關企業可關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網絡服務平臺進行申報。